安徽肥东:28年的坚守,她让孝道成为家风 世界信息
“没有老哪有小,小的照顾老的是本分。”这是家住安徽省肥东县八斗镇大张社区双庙组69岁居民高玉珍经常挂在嘴边的话。
不离不弃照顾患病丈夫15年,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爱情的真谛;丈夫去世后,她独自一人抚养教育4个子女,把孩子们培养成为优秀的民营企业家;她28年如一日照顾婆婆,用善与爱传承中华孝道。
(相关资料图)
一切都是因为爱情
1975年,21岁的高玉珍认识了24岁的张世严,两人一见钟情。
婚后夫妻俩吃苦耐劳,种18亩地,养5头猪,用勤劳的双手编织幸福的生活。一年后,两人便迎来了他们爱情的结晶大女儿张林梅,生活变得更加甜蜜。
然而天有不测风云,张世严26岁那年,患上了肺结核,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,高玉珍主动承担了家庭所有的重担。
多年后,命运又跟他们开了个玩笑。张世严34岁时又患上了糖尿病,瘦得皮包骨头,再也不能下地帮高玉珍干农活了。从此,家中田地里只剩高玉珍高高瘦瘦的身影。
起初,张世严还能淘米煮饭,等高玉珍回来烧菜。后来,随着病情加重,他彻底丧失了劳动力。高玉珍每天一边要忙地里的活,一边还要伺候一大家人的生活起居。每年农闲时候,高玉珍还要送丈夫到医院住院治疗3个月。
高玉珍(右)一家合影。受访者供图
“他在医院住院,我每天晚上舍不得花3元钱领躺椅,就坐在板凳上,趴在他床边上睡了3个月,后来腿脚浮肿得连路都不能走,就这样还要坚持着坐公交车回去帮他借医药费。”高玉珍很难过。张世严每每看到高玉珍浮肿的腿脚,就默默流泪。
尽管这样,经历3次抢救的张世严,最终还是离开了自己最爱的妻子高玉珍,将家庭的责任和三万多元的债务彻底交给了她。
“将来一定要有出息”
“妈妈那会总是全家最后一个睡觉,第一个起床。农忙时她平均一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。”女儿张靖梅心疼地回忆。
高玉珍生活照。受访者供图
为了偿还债务,供孩子们读书,她每天早上三点多起床,烧好早饭、煮好猪食,就下田干活,到早上六七点钟她已经犁完1.6亩地。干完农活后,她还要为村里千头万绪的基层工作奔波。脱贫攻坚战期间,她帮扶24位贫困户成功脱贫。
“大姐考上卫校也没有去读,而是跟着同村人去南京打两份工,帮妈妈赚钱养家,自己晚上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学习。”张靖梅谈及此事泪流不止。
靠着一家人的勤奋努力,高玉珍偿还了债务,日子慢慢好了起来。如今,四个孩子如今都成了民营企业家,在南京各自成立了一家公司,事业上风生水起,成为高玉珍最大的骄傲。
“孝老一定要及时”
“天下都找不到我家小玉珍这样的媳妇。”婆婆滕发平逢人就夸高玉珍。
已至耄耋之年的滕发平患上了轻度阿尔茨海默症。93岁时大小便失禁,从此带上了尿不湿。滕发平牙齿无法咀嚼,高玉珍每天换着花样做饭,把素菜切成碎末拌上猪油给她吃,还把鸡蛋打成蛋花放到稀饭里,把蛋黄弄碎放到米糊里……
高玉珍(中)与家人。受访者供图
转眼高玉珍独自一人照顾婆婆滕发平已经有28个年头。69岁的高玉珍患上了心脏病,每天两次给卧病在床的滕发平翻身擦洗,也变成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。
“我们担心妈妈身体吃不消,想请人来家里帮忙照顾奶奶,可妈妈坚决不同意,说别人照顾不如她贴心。”张靖梅说。
“太不容易了,我们任何时候见到老人都是干干净净的,身上没有一点异味。孩子们个个都很孝顺,每个星期都回来帮她照顾奶奶。”邻居王宏梅赞叹道。
阳春三月,高玉珍家春色烂漫,屋后是一片海棠花海,旁边是成片的油菜花,以高玉珍家为中心,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正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……(吕欢欢、彭红玲)
关键词: